学习总结
放下目的心,增加阅读过程中大脑的摩擦。
如何解构一本书
这本书提出了什么问题?
写作背景是什么?
书中提供了哪些解决方案?
一句话总结升华。
知识的自我反刍
阅读时尽量少画重点。
读完后给自己一段时间间隔。
挑战大脑,回忆全书,构思思维导图。
把自己当作传播者,加深理解。
深度学习
手机关机,高度重视对注意力的损耗
尽量短时间集中攻克,充分利用暗时间,减少思维切换
字不认识不要停下来(一开始读的时候不要受到小障碍的影响)
心流
什么样的任务能让你产生心流体验,达到忘我的境界,产出最高的效率?
不是让你觉得简单到无聊的任务,也不是复杂到让你觉得能力不足、望而生畏的任务,而是那些恰巧让你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,在你的舒适区之外的,但又没有达到恐慌区的任务,你离解决这个难题只差那么一点点新技能,于是,你就会激发接受挑战模式,进入心流状态。
注:在面对困难的时候,有接受挑战和逃跑这两种应对模式。
通过解决这个难题,你变成了更强大的自己,此时你获得了一种比享受低水平的欢娱更高级的快乐,那就是进步和成长所带来的满足感。 人生的意义就是心流。 我人生的意义就是创造价值,而创造价值需要知识的积累,不要把目标放在结果上拖累自己,聚焦于知识积累的过程更容易开启心流模式。
为什么电子游戏容易让人着迷?
游戏有适宜的难度阶梯和即时反馈,让你能持续的看见自己的进步,保持心流状态。
而我们的真实人生有的是简单无趣的重复任务,有的是望而生畏的艰巨任务,没有适宜的难度阶梯,也没有即时反馈。
那怎么办呢?
对于困难任务,自己给自己设计难度阶梯,把困难任务拆解成一步步的简单任务。 比如,把复习考试这项困难任务拆解成今天上午看5页书,以此类推,每完成一项就打个勾。
对于简单重复任务,自己给自己设计挑战,比如给自己执行每一次任务时做耗时记录,自己不断的打破自己的耗时记录。
目标的设立
我们大多数的行动并不是缘于理性,而是受控于情绪指引。当面对一个困难的任务,会本能的逃避。 那么如何利用这一点呢?
骗取大脑的情绪反应,起手难度一定要低,只设立最低的小目标,不考虑最高目标。比如看一本书,给自己设立一个只看一个前言和目录这个小目标。
此时,被骗到翻开书的你,可能会不知不觉被书的内容吸引,产生心流体验,进而阅读了更多的内容。
想做成一件事,就别下太大的决心,尤其是那些困难并且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。
耶克斯-多德森定律: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,工作效率最佳;但动机强度过高,心理压力过大,会干扰记忆、思维的正常活动,工作效率反而会下降。
我们人生中遇到的问题通常是非常困难的,下定决心要完成的困难目标大多以失败告终,对于这些任务,我们的动机水平不能太高,只设立最低的小目标往往反而有助于水平的发挥。
Last updated
Was this helpful?